|
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互通系统)踏入两周年,电子健康纪录专员李碧茜女士与大家回顾两年来的成就,并展望未来发展。 |
电子健康纪录专员
李碧茜女士
|
|
|
|
由政府主导、全港性的互通系统,于2016年3月正式启用。截至2018年1月底,已有逾68万名病人、1 400多名私营医护提供者、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卫生署及本地全数12间私家医院登记参加互通系统,而开设给医护专业人员的帐户超过40 000个。
李女士表示:「我们最初估计登记数字会逐步上升,如今在这么短时间内获得如此热烈反应,这结果令人鼓舞,亦超出我们预期,尤其参加互通系统全属自愿性质。」
互通系统推行成功,李女士认为这与系统的实用性和以用家为本的设计有关,亦有赖医管局在发展其临床管理系统和采用电子健康纪录方面所累积的经验、互通系统所实行的保安措施,以及为保障数据和私隐而设立的法律框架。
她指出:「社会日益了解互通系统的好处,并意识到资讯科技如何能促进优质医护服务,以及资料共享对提供连贯的医护服务的重要性。」
|
|
互通系统由政府主导,于2016年3月正式启用至今两年,获得广泛欢迎
|
|
|
|
|
愈受重视的医疗资讯科技方案
|
|
互通系统不但逐渐为本港市民和医护人员接受,同时也得到资讯及通讯科技界的认可。去年互通系统荣获2017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的「最佳商业方案(应用)奖─ 金奖」,以及2017亚太资讯及通讯科技大奖的「政府及公共部门组别大奖」。
|
|
李女士称:「技术设计固然是获奖的主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互通系统提供了主要的基础设施以支援政府的医疗改革,让我们可利用这一个资讯科技方案,推动和推行各项医疗措施。」
「举例来说,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可平衡本港公私营医疗服务的需求,有助解决香港社会非常依赖公共医疗系统的独特情况。在推行公私营协作项目上,互通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计划的公私营医护机构可以透过基建平台互通纪录。」
「随着人口老化,互通系统有助促进跨专科和可持续的护理,并加强公私营合作,以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
|
互通系统为公私营协作计划提供基础,有助平衡公私营医疗服务的需求
|
|
|
|
|
|
为了让病人和医护界受惠更多,政府于2017年7月展开互通系统第二阶段发展计划
|
|
|
互通系统第二阶段发展及挑战
政府于2017年7月展开了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第二阶段发展计划,以为病人和医护界带来更多裨益。
第二阶段发展计划,主要包括扩大可互通资料的范围,涵盖放射影像和中医药资料;并増设功能,加强病人在其可互通资料范围的选择性;以及建立「病人平台」,以便病人查阅部份系统内预设范围的资料。
李女士概述第二阶段工作时指出,互通放射影像的相关技术考虑尤具挑战性。她解释:「我们需要考虑档案的大小、可上载纪录的类别,以及实际上如何互通和显示有关纪录。」
至于中医药资料,李女士表示,虽然业界欢迎共享资料的概念,但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和推动业界电脑化是一大挑战;她估计互通中医药资料将于第二阶段较后期才落实。
她说:「中医药临床术语标准化的问题较复杂,涉及的不仅是诊断,还包括药材的名称、制法、药用部位和原产地名称。此外,一些特定的治疗方法如针灸和推拿亦包含其中。」
|
|
|
李女士补充,为鼓励业界电脑化,政府将为中医业界开发临床医疗管理系统连接部件和适配模组,并计划推行试验计划,以实验中医药资料的互通。 |
|
谈到加强病人选择权的问题,李女士称,政府刚委托了顾问,就系统内加入限制互通资料功能、「病人平台」的功能,及对资料私隐、系统安全和身份验证相关问题等进行研究。
|
|
她说:「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功能是对病人有用,以及新功能和措施如何能帮助病人管理健康。同时,我们需要在系统设计的精密度与可用性之间取得平衡。如果过于复杂,只会令病人却步。」
|
|
李女士估计「病人平台」会分阶段启用,一些基本功能将会首先推出。
|
|
进一步推动互通系统的参与
|
|
提到如何推动更多市民参与互通系统,李女士称政府除了加强宣传外,亦推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方便市民加入。
|
|
「例如,网上递交申请的范围已扩展至包括接受由父母等代决人提出之申请。病人亦可选择授权代表前往递交申请。同时,流动登记队会继续到访社区不同地点,协助市民即场登记参加互通系统。」
|
|
李女士表示:「我们相信,随着愈来愈多市民登记加入,将会成为医护提供者参加互通系统的动力。」
|
|
「另一方面,新的公私营协作项目亦是吸引医护提供者参加互通系统的诱因,藉此他们能体验及感受到互通电子健康纪录的好处。」
|
|
作为总结,李女士指:「我深信互通系统所带来的帮助,自己亦早已登记加入。展望将来,互通系统仍有很多的发展工作。在此,我特别感谢团队为互通系统的努力付出,亦寄望他们能继续支持互通系统的工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