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的理想目標,是讓病人擁有可攜式的個人健康紀錄,隨著病人於不同醫護體系流動 ,讓其接受由不同醫護機構提供的連貫護理,以及得到適切、適時和安全的治療。」
|
養和醫院副院長
翁維雄醫生 |
|
|
|
由於本港病人經常在公私營醫護機構之間流動,翁醫生認為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的主要優點,是公私營醫療界別可作雙向的資料交流,為臨床溝通提供渠道,從而減少診治錯誤、避免重複醫療檢查和提高病人安全。
他說:「以往在公私營醫療合作-醫療病歷互聯試驗計劃(病歷互聯計劃)下,私營醫護機構可查閱公立醫院保存的病人資料,但這僅是單向資料取覽。」
|
|
病人經常在公私營醫護機構之間流動 |
|
|
|
|
「現時公立醫院和診所也可查閱私家醫院和醫生上載的病人紀錄,這是一重大進步。」他續稱。 |
|
長遠來說,翁醫生認為互通系統有助為病人建立可攜式的終身健康紀錄,無論是公營或私營的不同醫護機構,也可查閱和使用。 |
|
跨越醫療界別的健康紀錄 |
|
翁醫生同意互通系統提供了一個平台,讓醫生可互通資料,互相補充,為病人作出護理方案和轉介。他說:「透過獲得更多資料,我們希望能為病人提供適切護理、適時治療和加強醫護安全。」 |
|
他補充:「病人以往的醫療檢查結果、其他醫生處方的藥物和過敏歷史等資料,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
|
|
|
翁醫生認為,利用互通系統交流資料同時可促進公私營協作。
他說:「有些病人會到私家醫院作醫療檢查,但在需要接受手術時會選擇於公立醫院裡進行。這時,他們在私家醫院或診所進行的檢查結果,便可供公立醫院的醫生直接查閱。」
他強調:「在複雜和高難度的個案中,及對於需接受跨專科共同護理的病人,病歷交流更能發揮作用。」
翁醫生認同互通系統的好處,表示醫生作出醫療決定時,會參考系統內的病人紀錄,同時亦會考慮其他因素,包括相關醫護機構參與系統的程度,他們上傳的資料種類及資料的適切性。 |
|
在複雜和高難度的個案中,及對於需接受跨專科共同護理的病人,病歷交流更能發揮作用 |
|
|
|
|
養和醫院發展電子病歷的經驗 |
|
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今年三月推出,養和醫院和香港其他所有私家醫院,屬首批登記參加互通系統的醫護機構。翁醫生表示,病人一般歡迎互通系統,社會應多推動私家醫生參與。 |
|
他說:「在這方面,私家醫院對私家醫生參與系統可起積極作用。例如養和醫院會要求所有醫生在互通系統內開設帳戶,並敦促到診醫生作同一安排。」翁醫生補充,最終誘因或需來自病人,因為病人作為主要持份者,他們可要求醫生互通其電子健康紀錄,帶動需求。」 |
|
在發展電子病歷方面,翁醫生稱養和醫院多年前開始實行病人紀錄數碼化,參加互通系統後已展開把資料上載到系統的相關工作。 |
|
他說:「目前醫院門診部的病人紀錄已經數碼化,實驗室和影像檢查報告與互通系統兼容的準備工作亦在進行中。」 |
|
他補充:「我們準備把實驗室檢查報告上載到互通系統內。隨著藥房系統更新完成,下一個上載的項目將會是藥物紀錄。此外,我們期望可把影像檢查報告上載至互通系統。」 |
|
翁醫生說:「至於住院服務的紀錄仍有待實行全數碼化,因要多個條件配合,例如私家醫院住院服務的醫生多以筆錄方式記錄資料。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照顧相關軟件和硬件是否齊備。」 |
|
鑑於營運環境不同,翁醫生指出,私家醫院要推行電子病歷互通,仍需克服一些挑戰。 |
|
推行電子病歷互通的挑戰
談到其中的挑戰,翁醫生解釋:「到診醫生的作業方式各有不同,電子病歷系統未必是他們的選擇,當中涉及一些文化上的轉變,這並非一夜之間可以做到。」
翁醫生稱,個人資料私隱是另一挑戰。他說:「私家醫院一些病人對個人私隱的要求相當高,即使病歷資料在同一醫院內的不同部門之間交流,他們都有所保留。」
進一步發展電子健康紀錄
對於未來發展,翁醫生稱環繞著互通系統第二階段計劃的建議眾多,當中他最支持把放射影像列入互通資料的範圍內。
他說:「隨著互通系統持續發展及愈來愈多病人參加,加強公眾教育也很重要,病人應該加強認識,例如互通資料的範圍和醫生互通資料的程度,以免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畢竟,互通電子健康紀錄是一個漫長過程,我們必須按部就班。」 |
|
互通電子健康紀錄是一個漫長過程並需要文化的轉變,我們必須按部就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