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的医疗服务政策之一,是透过公私营协作计划,促进公私营医疗界别之间的合作,以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医健通)有助不同医护机构互通病人的医疗资讯,在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中发挥重大作用。
|
|
|
|
公私营协作计划借助私营界别的资源,向市民提供高效和综合的医护服务。公私营协作计划的效益良多:缓解公共医疗机构的压力、善用资源和鼓励专业知识交流,从而提高香港医疗服务的质素。
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和卫生署在香港推出多项公私营协作计划,病人可选择使用政府资助的私营医护服务,尽早获得诊断和接受适当治疗。
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的基础,是病人的医疗资讯必须能交流互通。所以参加公私营协作计划的病人和医护机构,需同时参加医健通,使相关医护机构在病人同意下,能透过系统互通他们的医疗纪录。
|
|
公私营协作计划利用私营医护界别的资源,向公众提供高效率和综合的医护服务。
|
|
|
|
|
|
|
《医健通讯》今期重点介绍三项最新推出或扩展的公私营协作计划。 |
|
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门诊协作) |
|
医管局于2014年年中首次在观塘、黄大仙和屯门三区推出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病人可选择接受区内已参与该计划的私营基层医疗服务。
计划会邀请患有高血压及/或糖尿病而病情稳定的医管局普通科门诊病人参加。每名病人每年可享有最多十次资助门诊服务,向参与计划的私家医生求诊,而每次只须缴付医管局普通科门诊服务的收费。 |
|
|
|
医管局由2016/17年度起分阶段扩展计划,于三年内涵盖全港18区: |
|
|
|
|
|
觀塘、黃大仙、屯門 |
|
|
东区、南区、湾仔、九龙城、深水埗、葵青、西贡、沙田、元朗 |
|
|
中西区、离岛、大埔、荃湾 |
|
|
油尖旺、北区 |
|
|
截至2017年4月中,参加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的病人合共有12 000多人;估计计划在全港推行后共可惠及35 000名病人。
|
|
肠道检查公私营协作计划(肠道协作计划) |
|
因应市民对肠道疾病检查需求日增,医管局于2016年年底推出肠道协作计划,资助合资格病人接受私家医生提供的服务。
计划下医管局会分批邀请正在公立医院轮候接受大肠镜检查,及被列为稳定个案的病人参加。病人可从参与的私家专科医生名单内,选择一名医生接受大肠镜检查及跟进治疗。医管局会为每名病人提供一次过定额资助,而病人只需支付基本自付金额。
估计共有1 800名病人将受惠于此计划。
|
|
|
|
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先导计划) |
|
由卫生署推行的先导计划为期三年,以资助于1946年至1955年出生及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接受筛查。有较大机会患癌或患大肠癌的病人可透过筛查检测识别出来,以便及早安排跟进和接受诊治,提高治愈率。
合资格人士根据出生年份,可分阶段参加先导计划:
第一阶段 (2016年9月推出) |
: |
1946至1948年期间出生的人士 |
第二阶段 (2017年2月推出) |
: |
1946至1951年期间出生的人士 |
第三阶段 (容后公布) |
: |
1946至1955年期间出生的人士 |
|
先导计划下参加人士先要约见参与的基层医疗医生,加入计划并安排接受筛查。如有需要,基层医疗医生会把个案转介予指定的大肠镜专科医生。参与医生所提供的诊症和大肠镜检查服务均由政府资助。
截至2017年7月底,约有33 400名合资格人士已参加了先导计划。 |
|
|
|
公私营协作计划与互通电子健康纪录 |
|
公私营协作计划中病人的医疗纪录和检查结果,会由参与的私家医生上传到医健通,以便为该病人治疗的公私营医护机构,透过系统互通相关资料,协助他们作出临床决定。这对于日后需返回公营医护机构接受跟进的病人尤为有用。 |
|
同时,透过已参与计划的私营医护机构把资料上载至医健通,对建立病人连贯的健康纪录也至关重要。长远而言,各项公私营协作计划可收集更完整准确的病人医疗纪录,累积的纪录亦令病人的病历更全面清晰,有助进一步加强医护服务的连续性。
|
|
除上述计划外,目前透过医健通平台运作的其他公私营协作计划还有:
|
|
|
|
公私营协作放射诊断造影计划
|
|
|
耀眼行动
|
|
|
共析计划 |
|
|
病人自强计划 |
|
|
疗养服务协作计划 |
|
|
有关这些计划的详情,请浏览http://www3.ha.org.hk/ppp/homepage.aspx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