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的醫護需要會隨著人生不同階段而變化。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互通系統),為病人保存完整的健康紀錄,並可於香港公私營醫護機構之間互通,以助其持續獲得連貫及全面的醫護服務。 |
蔡啟明醫生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服務轉型)
食物及衞生局(食衞局)顧問醫生(公私營協作) |
|
張毅翔醫生
醫管局資訊科技及醫療信息主管
食衞局顧問醫生(電子病歷)
|
|
|
|
|
早於2016年3月互通系統啟用之先,張醫生和蔡醫生已積極參與香港電子健康紀錄的發展。從過往到今天,他們體會到電子健康紀錄的互通如何對醫護服務帶來正面作用和轉變。他們相信隨著電子健康紀錄持續發展,及第二階段互通系統計劃推出,未來的效益將會更加顯著。
張醫生同時為食衞局顧問,負責領導醫管局的電子健康紀錄團隊,擔當互通系統的技術機構。他表示:「成功啟用互通系統已經是一項成就。我們很高興看到系統運作順利,並受社會各界歡迎,亦很榮幸能獲頒多個本地和全球資訊及通訊科技界獎項。」
加入互通系統全屬自願性質,參加人數卻於系統推出後不到一年已超逾40萬。張醫生回憶:「我們當時沒料到反應會如此熱烈。各界積極參與是對我們多年來的努力給予相當的肯定。」
蔡醫生亦同時兼任食衞局顧問,負責領導醫管局的臨床公私營協作計劃,他同意說:「醫管局約於15年前開始互通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以此系統為藍本,開發成為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平台,並具潛力為香港整體人口提供服務;很高興我們的工作能幫助病人,為醫療體系帶來轉變。」 |
|
|
|
|
互通系統可讓每個人建立終身和全面的電子健康紀錄 |
|
|
建立終身紀錄 加強協作
秉承「病歷跟病人走」的概念,互通系統可讓病人建立終身和全面的電子健康紀錄,涵蓋每個人於不同時段的健康資料和病歷紀錄。
張醫生和蔡醫生均指出,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醫護需求,若具備一份終身的電子健康紀錄供不同醫護專業人員取覽,有助提供連貫和全面的醫護服務。兩位醫生深信,隨著人口老化及社會對醫社合作模式所提供的綜合醫護更著重之際,這點尤為重要。
引用長者為例,他們指出長者通常需要由多個醫護團隊為其提供不同的護理和服務,例如專科醫生、安老院舍和其他非政府機構。互通系統提供一個平台互通不同種類的電子健康紀錄,以連繫這些服務,加強服務之間的協調。 |
|
|
他們續稱,隨著地區康健中心計劃於今年稍後推出,地區層面的醫護提供者將透過互通系統有更緊密合作。地區康健中心計劃旨在協同地區多個範疇的醫護提供者,為公眾提供綜合基層醫療服務,而相關的病人資料將由互通系統連合起來。 |
|
蔡醫生補充,最理想是從出生開始建立健康紀錄。「香港大部份的新生嬰兒都會參加衞生署的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如父母同時為其嬰兒登記參加互通系統,他們的健康紀錄便可以從出生開始並隨著他們成長一直建立。通過這方式,未來一大部份人口將擁有終身全面的健康紀錄。」他盼望。 |
|
提升病人自主
互通系統以病人為本,蔡醫生說病人在揀選醫護提供者時,現在可有更多選擇和彈性,因為病人知道有關的健康資料已儲存於互通系統內,而照顧他們的醫護專業人員亦可方便地取覽這些資料。
不僅如此,第二階段互通系統計劃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開發「病人平台」,隨著「病人平台」推出,將有效提升病人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
張醫生解釋:「『病人平台』的潛力是多方面的,例如用家可利用手機等流動設備,閱覽在互通系統內部份屬於自己的資料,並自行輸入如血壓讀數等簡單數據,其家人和照顧者也可協助監察他們的健康狀況。」
他闡述:「屆時資訊交流不再局限於醫護專業人員之間,病人可利用『病人平台』加強與醫護提供者的溝通。」 |
|
隨著「病人平台」推出,將有效提升病人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 |
|
|
|
|
受益於公私營協作 |
目前醫管局和衞生署共推出14項公私營協作計劃,涵蓋臨床服務、醫療檢查,以及慢性疾病和長期護理。在公私營協作計劃中,互通系統提供必需的基礎設施,讓公私營醫護界可互通病人的健康紀錄。 |
|
兩位醫生相信,若電子健康紀錄不能互通,這些計劃將難以順暢實行。而隨著更多公私營協作計劃推行,互通系統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 |
|
熟悉醫療協作計劃的蔡醫生認為,在眾多項目中,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門診協作)的成效非常鼓舞。 |
|
他說:「自門診協作推出以來,至今超過30 000名病人和400名私家醫生參加,每天上傳至互通系統的診症資料達數百個。當中超過九成的病人現時仍參與計劃,並繼續接受所選私家醫生的服務,反映計劃成功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個人家庭醫生。」 |
|
「這符合政府加強基層醫療的政策,而更密切的醫患關係亦有助提高醫護質素。」 |
|
蔡醫生透露,醫管局將於今年年中推出青光眼公私營協作計劃。青光眼是一種需要長期護理的疾病,合資格的醫管局病人會獲邀參加計劃。 |
|
迎接未來發展及挑戰 |
隨著互通系統日益普及,受歡迎程度日漸增加,如何滿足及平衡各持份者不斷提高的期望和需要,是隨之而來的一大挑戰。面對挑戰,蔡醫生和張醫生表示將繼續聆聽持份者的意見,並參考過往和國際的經驗。 |
|
互通系統第二階段發展計劃的另一主要工作是把中醫藥資料納入互通範圍內。張醫生表示,推行中醫藥資料互通的工作正逐步進行,他對前景感到樂觀。他指出,政府提供予中醫業界使用的臨床管理系統「中醫醫療資訊系統連接部件」試用版,將於今年稍後推出。 |
|
|
持份者的期望會隨著互通系統漸受歡迎和日益普及而不斷提高,滿足及平衡他們的需要將成為一大挑戰 |
|
|
對於「病人平台」,兩位醫生均寄予厚望。張醫生稱,「病人平台」會分階段開發和推出,首階段將率先於2020年推出,提供一些切合父母和慢性病人等目標使用者需要的基本功能。
至於互通放射性圖像,張醫生表示,他們在開發系統技術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以容納數量和容量龐大的圖像檔案。「此外,由於此項目涉及一些使用互通系統經驗較淺的化驗所,我們將與其緊密合作,期望可於2021年開始互通放射性圖像。」他補充。
雖然面對各種挑戰,但兩位醫生一致強調,在互通系統的發展過程中,確保系統安全性強、私隱保障標準高,及操作簡便等原則將貫徹始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