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資料互通蓄勢待發
在本港,中醫作為綜合治療日益普及並獲大眾認同,政府一直從多方面着手推動中醫發展,及致力將中醫融入本港的醫療制度。就配合以上方針,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互通系統﹚第二階段發展將擴大可互通範圍至中醫藥資料。為互通中醫藥資料作好準備,政府開發了名為「中醫醫療資訊系統連接部件」(CMIS On-ramp)的一站式臨床管理系統,供中醫診所免費使用。
經過年來的共同努力,開展中醫藥資料的互通已蓄勢待發。為準備踏上互通的旅程,有三個主要目標須要達到:(1)為中醫藥訊息訂立資料標準;(2)將中醫作業方式電腦化;及(3)加強支援中醫業界加入互通系統。
為中醫藥資料邁向成功互通之路做好準備
互通中醫藥資料的首要工作是將詞彙術語標準化,這對於中醫之間能否有效溝通至關重要,專案小組因而成立,以釐定詞彙標準化的原則。除了診斷、療法等之外,亦包括中藥名稱,以令臨床中醫藥資料能互通互用。由於中醫歷史源遠流長,加上明顯的地域差異,導致中醫臨床術語,尤其部份中藥的用字不一。例如:「山藥」普遍被稱為「淮山」或「懷山」,而「三七」則普遍被稱為「田七」或「滇七」。經一眾持份者和專家在小組的深入討論和貢獻後,訂立一套全面的標準詞彙術語表,涵蓋超過4 000個香港中醫常用術語,有關術語的檢討和進一步標準化工作將繼續進行。此外,為了讓醫護提供者可以使用統一的中成藥詞彙術語彼此溝通,亦與衞生署攜手合作,開發了連接互通系統的傳送介面。
時至今日,手寫醫療紀錄的傳統於中醫業界仍然常見。為了促進業界電腦化以將中醫藥資料在互通系統互通,業界需要具備相關的技術能力。CMIS On-ramp作為一站式的臨床管理系統因而誕生,以協助和支援中醫診所的日常行政及運作。除了提供病人登記和預約、臨床紀錄、中藥處方及配發紀錄、繳費等基本功能外,系統亦包含中醫針灸、骨傷推拿等非藥物治療的診症紀錄。雖然系統已採用標準化的詞彙術語,用家可自訂術語以更切合其需要。最重要是,CMIS On-ramp能符合互通系統對資料互通安全性和系統操作性的要求。經過一連串與與業界的交流和可用性工作坊﹙詳情可參閱《醫健通訊》第十八期 – 「為中醫藥資料互通作準備」,CMIS On-ramp先導計劃於今年較早前開始邀請業界參與,以收集用家實際操作系統後的評價和建議。當中所獲取的經驗,對期後推行中醫藥資料互通將十分寳貴。
隨著CMIS On-ramp準備就緒,鼓勵業界參與的措施亦同步推出。獲政府撥款5億元的中醫藥發展基金,其下企業支援計劃之「改善中醫診所設施資助計劃」現正接受申請。該計劃旨在為申請人提供財政支援,以改善其病歷系統。合資格的中醫診所可申請資助撥款安裝CMIS On-ramp及購買相關硬件設備(例如桌上電腦和平板電腦)和技術支援服務。有關更多詳情,可瀏覽中醫藥發展基金的網頁。
中醫互通電子健康紀錄
中醫藥資料於互通系統的首階段可互通範圍經已制訂,包括到診及預約資料、敏感和藥物不良反應、中醫診斷、中醫療法,以及中藥處方和配發紀錄。首目標是於2021年底前,讓中醫之間互通中醫藥資料。持份者參與、檢討及改善工作將會繼續,目標是協助和鼓勵中醫業界更廣泛地採用電子健康紀錄互通,及促進以病人為本、整全並相互協作的醫護服務,為病人帶來裨益。